贴年画作文

写作录 人气:2.71W

贴年画是小时候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

贴年画作文

腊月中旬开始,街边的小摊上就摆出了各种大小不一的年画,五颜六色,很是艳丽。年画内容各异,有当时流行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剧照、有明星图片、有将故事内容精简串联起来的连环故事画、有神话人物图片、有美丽风景、优雅居室的图片……各种美好的事物都被印上了年画。

每当逢集日,沿街道边摆满了各种小摊,琳琅满目,将街道打扮得五彩斑斓,热闹非凡。沿着街道边走边欣赏,眼睛应接不暇,年的味道浓烈喜庆,心情也格外欢悦。

年画多由我们小孩来挑选,喜欢的可不止一张,但不可能全部买下来,反复对比取舍,最终挑选最喜欢的那几张,卷起来紧紧握在手上,闻着年画特有的油墨味,便觉得很满足。后来出现了挂历,一副有十多张足够张贴,就精心挑选一本喜滋滋带回家。

房子打扫干净后就可以张贴年画,但母亲建议在年糕炸完之后再张贴。细心的母亲怕油烟熏黑了崭新的年画,也熏弱新年的喜庆气氛,她想以崭新的姿态和心情迎接新年。

于是在一切基本准备就绪临近除夕时,我们开始贴年画。小心翼翼地解开卷着的年画或挂历,先铺展在炕上欣赏一番,然后将挂历一张张拆分开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张,看一看窑洞两边墙的大小,在心里盘算多远距离贴一张合适。

年画一般贴在窑洞两侧墙壁上。农村的窑洞,一侧是大通铺的土炕,上有彩色围墙,画贴在围墙上方;另一侧是家具,画的位置相对来说高一些。

我和妹拿着画,从炕最前边的墙壁一张张贴起,我负责压图钉,妹负责看画的高低远近是否合适,并将图钉适时递过来。母亲在干其他的活,时不时看一下我们贴的年画,偶尔提醒一句“右侧高一点”“再离近一点儿”。母亲是个细心的人,做事情一丝不苟,我们根据母亲的建议小心移上挪下,力争将画贴得齐整美观,也用严肃恭敬的态度准备新年,迎接新年。

一番忙碌之后,年画整整齐齐分列在窑洞左右两侧的墙壁上,清新艳丽,将窑洞打扮得焕然一新。乍进门,仿佛换了一个世界,新灿灿,亮堂堂,新年仿佛就藏在那些年画的角角落落呼之欲出。

我和妹坐在炕上,仔细看两边墙上的年画,仔细欣赏画面内容。每一年的年画内容都不相同,我们也从年画里了解到平时并不知道的一些东西。那时的信息传播不及现在这么快捷方便,尤其在通信很不发达的农村,电视电影离我们很远,课外书几乎没有,当时的一些明星或者故事我们就是通过年画认识和了解的。

其实在张贴年画之前,我们是先要用报纸对墙壁进行裱糊的。早些年农村的窑洞都是用泥土灰裹的,虽然父亲他们们用很细的泥土很仔细地抹平了窑洞表面,但黄土本身的颜色还是难以掩盖,加上烟熏火燎难免发黑。于是在过年时为了美观,母亲就会提前找一些报纸或者买一些白报纸,将窑洞两侧炕和家具的上方裱糊一下。

母亲会提前做好浆糊,将白报纸或者报纸平铺在小方桌上,用刷子沾了稀稀的浆糊均匀地涂抹上去,每一个边角都要涂抹上,否则在墙上粘不住。刷了浆糊的纸张变得软软的,要拿起来时软塌塌地耷拉着,一不小心用力不均就撕破了。要把它们从小方桌上完好无损地拿起来再工整张贴在墙上实在是一件高难度的活,我们都有点担心弄不好。

母亲却胸有成竹,她弯腰轻轻抓住报纸的两个角,报纸似乎不情愿似的一丁点儿一丁点儿离开桌面,在桌上形成一条移动的线,终是很听话很顺从地被提起来。

母亲移步至墙壁前,瞅准位置将两个角对整齐,我们赶紧用一个干净的小笤帚在报纸上端轻轻一扫,这一个角便固定在墙上。母亲腾出手,拿起小笤帚依序一下一下从上往下或斜着扫过去,就见报纸紧贴在墙上,熨帖整齐。

也有不如意的时候,一不留神报纸就打了褶,在墙上出现一个不规则的褶皱凸起,母亲就会小心地重新揭开报纸一角,换个方向重新扫上去,直至报纸平整妥帖。

裱糊后的墙壁一下子白亮了许多,与上方没有裱糊的黄色墙壁对比鲜明,再贴上年画,似乎就有了浓浓的年味。当时的条件虽然艰苦,但人们对新年的向往却似乎更强烈,她们寻找艰苦条件里的最大张力,将新年的美好小心简单地尽力张罗。

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土黄色的窑洞墙面变成白色,窑洞亮堂了许多,人们的生活也好了许多,但是,人们依然会在白色的窑洞墙壁上张贴各色年画,那是他们迎接新年传统又质朴的方式,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